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生活经验 > 战国策国学书苑

战国策国学书苑

推荐人: 来源: 学识文学馆 阅读: 2.37W 次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战国策国学书苑,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战国策国学书苑

  《战国策》主要内容

《战国策》者,战国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名之,为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三十三篇,四百九十章。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初也没有统一的名字,“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刘向在整理编订为一书之后,才确立了现在的书名。《战国策》为叙事体,以记言为主,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开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之先河。

《战国策》对历史记叙的忠实性不敢恭维,记叙史实简略,又有颇多失实之处。不似《左传》,有浓郁的神的色彩,这里活动的主角完全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战国的辨士、处士、隐士,抛开了道德、善恶的评判,反映士的独特价值,从人格力量上予以肯定,可以说,《战国策》反映了另外一种真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心态真实,作者往往对自己的人物过分偏爱,倾慕非常,不惜以牺牲史实为代价。

战国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翻开《战国策》,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向你敞开,这是一个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而又从容不迫的世界,别出心裁的寓言、风趣形象的比喻,或体验锦衣还乡、指点江山、易水送别之豪迈慷慨,或深味落魄江湖、功败垂成、寄人篱下之炎凉无奈,你可以游走于“战国七雄”之间,仿佛时间与空间尚未腐蚀掉舌尖的锋芒与力量,男儿不配剑,同样可以笑傲人间。

最早为《战国策》作注的是东汉的高诱,至北宋曾巩合诸家之本作了订补。南宋时,在曾巩补编本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两家注本:一为剡川姚宏注本,颇忠于原作,对原本的讹文异字和残缺之处也能阙疑待证,成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不久即有刻本行世,后经清代黄丕烈影写复刻,收入《士礼居丛书》,流传极广,今通称姚本,其中包括高诱残注和姚宏续注。另一为缙云鲍彪注本,对原书作了重新编次,按国别分为十卷,章次也有调整,各国之下,按《史记》标出君王世次,分隶策文于其后,隐含编年之意,所作之注远较高诱为详,缺点是有时改易旧文,不免武断。有鉴于此,元吴师道复据鲍本作《战国策校注》,对鲍本之误有所更正,有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刻本。《四库总目提要》称:“古来注是书者,固当以师道为最善矣。”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战国策》即据此影印,今通称鲍本。1987年巴蜀书社出版的缪文远著《战国策新校注》,在前人校注的基础上,参考新出土的竹简、帛书、铜器、石刻等,是目前较好的注本。通行本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和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折校点本。

  《战国策》基本简介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也称《短长书》。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战国七雄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是我国一部优秀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内容史实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名篇介绍

苏秦以连横说秦(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

冯谖客孟尝君(成语狡兔三窟、高枕无忧的来源)

赵且伐燕(成语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渔翁之利的来源)

  《战国策》本书目录

卷一 东周

卷二 西周

卷三 秦一

卷四 秦二

卷五 秦三

卷六 秦四

卷七 秦五

卷八 齐一

卷九 齐二

卷十 齐三

卷十一 齐四

卷十二 齐五

卷十三 齐六

卷十四 楚一

卷十五 楚二

卷十六 楚三

卷十七 楚四

卷十八 赵一

卷十九 赵二

卷二十 赵三

卷二十一 赵四

卷二十二 魏一

卷二十三 魏二

卷二十四 魏三

卷二十五 魏四

卷二十六 韩一

卷二十七 韩二

卷二十八 韩三

卷二十九 燕一

卷三十 燕二

卷三十一 燕三

卷三十二 宋卫

卷三十三 中山

刘向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