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校园 > 岁暮归南山赏析

岁暮归南山赏析

推荐人: 来源: 学识文学馆 阅读: 4.86K 次
岁暮归南山赏析1

岁暮归南山

岁暮归南山赏析

岁暮归南山原文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归故园作/归终南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注释

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⑷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⑹老:一作“去”。

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一作“堂”。

岁暮归南山/归故园作/归终南山赏析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岁暮归南山赏析2

《岁暮归南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前言」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注释」

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⑷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⑹老:一作“去”。

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一作“堂”。

  「翻译」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鉴赏」

约在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令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岁暮归南山赏析3

【诗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出处】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意思】斑白的头发催人渐渐衰老,大好的春光逼迫旧岁更除。

  【全诗】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①北阙:汉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汉书· 高帝纪》:“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颜师古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此处指朝廷。休:不要。②南山:指岘山。敝庐:自己的破旧家园。③不才:没有才能。诗人此处自称“不才”,乃怨愤而违心之词。明主:指玄宗,亦含怨讽之意。④此句意谓新春将至,逼迫旧年除去。 青阳:指春天。 ⑤张谦宜《谜诗谈》卷五云:“惟不寐才觉月窗虚,虚者无人相赏也。”

【全诗鉴赏】

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很烦闷。他曾 “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修得满腹 文章。又有王维、张九龄等朋友的推 举,已经颇负诗名。应试失利,使他颇 为失落,他甚至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却 又徘徊不定,心情极端复杂。古人云, 不平则鸣。孟浩然一肚子的牢骚无处 发泄,只好借诗以言志。可以说,此时 正是诗人人生最不得意之时,此诗却 是诗人最得意之诗。《瀛奎律髓汇评》 引冯舒的话说:“一生失意之诗,千古 得意之诗。”可谓知音。

岁暮归南山赏析4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这两句是在感叹岁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而自己尚是一名白衣,怎不令人伤怀——白发增生,年华易老;一年过去了,春天又近在目前,时间过得真快啊!诗人求仕心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两句诗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也证明孟浩然并非真隐士。

出自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疏:疏远。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2-3]

  参考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赏析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岁暮归南山赏析5

【诗句】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出处】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意思】莫要再到朝廷的北阙上书,还是回归南山破旧的茅庐。

  【全诗】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岁暮返回老家时抒发愤慨的诗。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进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很苦闷,当时的孟浩然满腹文章,已颇有诗名,并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因而这次应试失利,令孟浩然大为懊丧,现实无情地粉碎了孟浩然在政治上曾抱有的幻想,怨恨之情、绝望之意油然而生。本诗诗人以自怨自艾的形式发泄一种怨怼之情。

岁暮归南山赏析6

【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出处】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意思】我没有才华,被英明的君主弃置不用,身体多病,与老朋友们也疏远了。不才:自谦之词。明主:对皇帝 的谀词。故人:故友。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情绪。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怀才不遇,无 人赏识,或形容身体多病,与人疏远。 [例]历史上那种“不才明主弃,多病故 人疏”的怀才不遇的事例,不也屡屡发 生过吗? (李国文《大师太忙》)

【鉴赏】我自身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会被圣明的君主抛弃;再加上此 时年老多病,老朋友也渐渐与我疏远。此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举落第之 后,诗句描述的正是他当时复杂的心情。诗人虽然口称自己仕途失意的 原因是“不才”和“多病”,实际前者是自谦和自嘲,后者是借口和埋怨。并 非自己当真“不才”,而是所谓“明主”和“故人”不能识己之才。考试落第, 干谒不成,诗人本就心中不平,而“弃”和“疏”的决绝,更加增添了诗人的 惆怅和愤懑。明主不用,故人疏离的孤立无援处境,既包含着诗人落第后 的落寞心境,又流露出诗人对世事人情的不满与厌倦。这既是诗人的自 怨自怜,又有对他人的不满和抱怨,字里行间透露出深重的痛苦与怨愤, 读来令人感慨动容。

【全诗】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全诗鉴赏】

诗人开篇直抒自己决心不再上书朝廷,要回到故乡的敝庐中去。接着以自怨的口吻说: 我是没有才能的,因而得不到圣主的任用; 年纪又渐渐老了,身体多病,致使老朋友也疏远了我; 头上白发渐渐多,似在催我老去; 春天太阳朗照,如在逼旧年离去; 我愁苦得彻夜不能成眠; 月亮从松间透进窗来,自己更感寂寞。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 (《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蓄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抵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岁暮归南山赏析7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天。

阅读练习一:

⑴这首诗是在诗人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分)

⑵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3分)

答案:

⑴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②世态炎凉之苦③年华已老之哀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⑵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注:意思相近即可。)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划线处各1分,答对3处即可)

阅读练习二:

(1)从诗歌的题材上看,孟浩然的这首诗应该是诗。 敝庐一词称的是自己破落的。(2分)

(2)联系全诗,分析不才明主弃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

(3)松月夜窗虚中的.虚字用得好很传神,分析传神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1)山水田园家园(家)。

(2)不才是谦辞,不才明主弃写得有怨恨,有自怜或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划线词语一个1分,意思相近的词语亦可酌情给分)

(3)答:虚字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划线词语一个1分,写对三个即得满分,意思相近的词语亦可酌情给分)

译文: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赏析: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何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岁暮归南山赏析8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韵味无穷。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解

1、北阙:《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

2、青阳句:意谓新春将到,逼得旧年除去,青阳:指春天。

3、虚:空寂。

  译文

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

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

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

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

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

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

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

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赏析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