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校园 > 阅读张晓风愁乡石的读后感

阅读张晓风愁乡石的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学识文学馆 阅读: 8.56K 次

张晓风是台湾第三代女性散文作家中十分出色的佼佼者,其散文创作量大而质佳,《愁乡石》则是她写的一篇散文,收于《张晓风散文集》。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张晓风愁乡石读后感,仅供参考。

阅读张晓风愁乡石的读后感

  张晓风愁乡石读后感篇一

记得第一次邂逅这片文章的时候,是在初中的一次语文考试的阅读题里。还记得在考场阅读的那一刻,内心很复杂,很喜欢作者的文风,淡淡的,透着历史的忧伤。那时候不懂文中复杂的情感,只是觉得文章中心思想应该和乡愁有关系。那时候,觉得中国海这个名字特别美,就像作者提到得那样,有着和爱琴海一样美丽名字的海。内心很向往那片中国海,但是不知道在何处。还有,作者在这片旅游之地为什么会有乡愁之说,他久客之地也不是这个地方啊!他为谁而愁?

如今看来,一切都明了了,作者本是江浙人,但是童年时随父母迁台湾,多年没有回过大陆。来到这片中国海,一个离祖国这么近的地方,海那头就是上海,离幼年家乡如此之近的地方,作者乡愁是难以避免的。在文中,作者一直在用隐晦的词描述心中的感情,日本,上海,台湾,雨花石,愁乡石,世界最大的`悲剧,等等,作者在感叹,如果没有过去那些悲剧,自己可能好好地在幼年家乡长大,不会一去十八年不复返,在海的那头如此思念。而今,来到这个异国,看着本是同根生的人,可是却说着他人的语言。幸福的生活在他国,而且是这样一个国家,曾经给自己民族带来如此不幸的国家,而且这个地方里祖国是如此之近,作者内心当时很苍凉吧!在自己本身的乡愁加上这份异地带来的辛酸无奈之下写下这篇文。

而我,只身一人来到大洋彼岸,13个小时时差的地方,再看这文,也多些感慨。现在没有战火带来的颠沛流离而离家,来这里纯粹为了追求梦想,可是还是有种淡淡的乡愁。每当置身大片中国人之中,尤其是那些来了很多年,一家三代都在这里的人群,我就觉得有种陌生甚至害怕的感觉。我害怕自己也会像他们在这里会呆很多年,家乡的语言已经不再熟练,小孩子只会一口流利的美语,那种场景会让我窒息。那一刻,我内心的声音不断对我说,我要回去,一定会回去。这里只是我人生一个客栈,不是我的终点,不是我的家。和友人说,这里什么都好,但是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它不是中国,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所以,我给自己设下年限,6年之后,不管自己过得如意或者不如意,梦想会不会实现,我会回去,回家。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人间最大的悲哀。这几年姑且放肆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时限一到,我会回来。亲爱的,我会回来,你会等我吗?

  张晓风愁乡石读后感篇二

下午,我独自一人正看着《张晓风散文集》当看到《愁乡石》时,我不经打了一个寒颤,过后让我觉得余音绕梁,韵味无穷。

张晓风,女,现年71岁,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八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1967年,曾往鹅库玛系冲绳岛极北端之海滩一游,去国十八年,虽望乡亦情怯矣。于是完成了这篇《愁乡石》。

这篇愁乡石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思想之情,还写出了了作者的强烈强烈爱国之心。

作者的《愁乡石》使我联想到了余光中的《乡愁》两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离大陆只是一水之隔,可谓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无论是愁乡石还是邮票、海峡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的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需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在国民学校旗杆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坦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路上。

这段是文中的原句,使我感慨万千,作者有得是多么愤慨,多么激昂啊,也同时说明了当时作者心中的苍凉与无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多么朴实而又真诚的心愿却在作者心中埋藏了整整18年……

  张晓风愁乡石读后感篇三

头一次读女作家的散文,带给我的感觉真是焕然一新。男作家的散文可直抒胸臆,而张晓风的散文却如流水般温柔,她将爱情,亲情,友情,熟练地展于笔下。

她的散文意蕴深厚,事事洞明,如广阔人生,淡有淡味,浓有浓情,怀旧的固然动人温情,探新的也能发人深思,没有那另行的忧郁轻飘的文风,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读者步步进入一条条美丽的水流,她的散文,句法富有弹性,语言富有声色。她的文章想象丰富与,所以说,读她的散文不会觉得无趣。

在其中,有几篇令我印象深刻:如《母亲的羽衣》中,开头是一个温馨而富有情趣的画面:在女儿睡觉前,她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世界上每一位母亲,都是仙女。她们是为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到母亲的呢?因为爱。因为爱,她不忍心飞走了。张晓风又从女儿的话中得到了意义,又从回忆得到了悲苦。是的,作为一个母亲,怎能披着羽衣返回天界呢?

如《愁乡石》,作者与朋友来到日本的“鹅库玛”,这个岛屿上有一个叫做“中国海”的海。“中国海”引起了张晓风的思乡之情,作者借在“中国海”拾到的几颗“愁乡石”来抒发作者在“中国海”上遥望中国说不清的咸涩。“中国海”的沙滩上有许多彩色的贝壳,但张晓风无法让悲激的心情去适应一地的色彩。作者还在文章结尾写道:虽望乡亦情却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晓风,晓风,你如拂晓的风,柔,而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