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作文 > 我想回到宋朝作文3篇

我想回到宋朝作文3篇

推荐人: 来源: 学识文学馆 阅读: 2.02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想回到宋朝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想回到宋朝作文3篇

我想回到宋朝作文1

第一次对宋朝有所憧憬,源于和长箫老师的一次闲谈。

他说,我的箫太过浮躁,想想宋朝,每个修行的僧人,都要晨起奏萧,方才诵经礼佛。

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要我沉心静气,可我关注的,却是宋朝。

这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出家僧人都懂得音律平仄,青灯经卷都绕着文气雅兴。

从此,我开始亲近宋朝,在一部部书籍,一段段光影中,为他的星河欲转沉醉,为他的官冗军疲感伤。

我曾想回到宋朝,看那繁华市井,鱼龙流转,宝马雕车。写一篇饱蘸烟火的至文。可我形容尚小,穿得进窄衣短袖,挤不进凤萧雪柳。

我曾想回到宋朝,与易安相对而坐,与稼轩横槊赋诗,赴一场流觞曲水的风情。可我才识疏浅,听不进黄钟大吕,忘不了胡尘遗恨。

我曾想回到宋朝,力挽狂澜,匡扶天下,拉住赵佶的衣袖,打翻蔡京的酒杯。可我是一介布衣,即使在梦里,也跨不过重门深掩,上不得宝殿金銮。

于是,一次次梦醒,一次次顾卷无言。

直到那一天,已记不起是多少次梦回宋朝,我发现我身处一片广阔的田野之中,四周朦胧地围着一层朝霞,一阵风吹过,麦穗摇摆着,挠着我的脚腕。我沉醉在这大自然的风景中,直到几声悠远的晨钟传来。我握着手中的长箫,顺声寻去。

那是一座寺庙,不算规整,杂草从土中冒出来,露水在青苔上闪烁着,燕子的窝这边一个那边一个,一切杂乱无章,却都照见顽强的生命。

随着一声箫鸣,我转入后院,薄薄的晨光中,一位老和尚微闭着眼,朝着无尽的远方,吹着箫。缓慢地,他的手指在竹孔上抬起又落下,音调由低变高又变低,微风徐徐,阳光明媚。天地仿佛豁然开朗,久积在我心头的烦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伴随着箫声,我的心一点点融进风中,我从头到脚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着,清凉的,甜甜的。闭上眼,世界清晰可见, 那一刻,我终于心有所动。

我怀箫而去,这一年,正是靖康二年,赵构南下应天,百姓扶老相随,立于路旁,我看到这长长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坚定,痛苦,感伤。念及方才的奇遇,我双肩放松,两臂微张,奏响一曲萧声。

或许箫音稚拙,或许声传微末,但我想,总会有人听得到,想得见,抬起头,望一望天空。

我想回到宋朝,不愿英雄盖世,唯留一曲箫声。

我想回到宋朝作文2

如果给我一个穿越的`机会,我想去看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我也想去看看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那艘大船,我还想去看看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但在这些历史长廊中,我最想去看看宋朝的那些千古名词和多才多艺的文人们。

也不知怎么来的,我转悠到一座山,却不知道是什么山。只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寻水声而去,居然看见一座亭子,亭子上居然写着“醉翁亭”。亭子里人声鼎沸,走过去一看,一个头发花白、手举酒杯的人醉醺醺坐在中间。莫非就是欧阳修!亭子中的人,被我现代的服装吸引住了。我一打听果然是欧阳修和他的朋友在此畅饮。

我走了过去,欧阳修请我与他一同饮酒与民同乐。我坐了下去,欧阳修忽然说道:“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旁边的人纷纷说道:好诗,好诗!肚子里没有墨水的我只有竖起大拇指称赞到:好诗,好诗……

看到众人十分高兴,我不想打扰他们,我就悄悄起身离开,迷迷糊糊就站在一条繁华的街上,听路人说要去不远处的西湖游玩,我惊叹不已,莫非我来到杭州?

只见长街上,一个头发花白、微微叹息的中年妇女,穿着一身朴素的粗衣,在美人如云的晚上,本是非常不起眼的。可我就觉得,她是与众不同的。她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只听她边走边念“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咦?这首诗好熟悉,这不是李清照吗?眼看她和我立刻要擦肩而过,我连忙叫住她,问道:“您可是李清照?”“老妇正是李清照!”“请问您写《夏日绝句》的后两句是什么心情?”“你是哪里人?大宋衰败了,项羽是世人心中的英雄,大宋若有项羽那样的英雄就不会如此了!”“哦,原来如此,多谢!告辞!”说完,我就心有所思的走了。

莫名其妙的宋代一日游结束了,我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一次这样的旅行:去到真情实景,与真人面对面,去弄清楚我不理解的事情!(公众号:远方语文)

我想回到宋朝作文3

沧海桑田,我们中华文明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而出生在21世纪的我却无法参与其中。有一天,我睡着了醒来后,我竟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极具古色的房间,穿的也是古人的衣服。第一反应就是我穿越了!

在我醒来两天后,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我竟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的女儿,而我醒来的这个时间段竟刚好是《清明上河图》刚刚完工的时候。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汴京城郊一带的种种活动,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在现了我国12世纪都市社会的生活面貌,构成了一件内容极为丰富完整的艺术品,为后人研究宋代绘画和考据宋代社会提供了一件具有综合性价值的形象化资料。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全图共分为三个部分,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便是我内心觉得最为震撼的第二部分了:

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中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干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个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临船的几个人也在指指点点的,像在大声吆喝着。船里船外都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则伸头探脑地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民间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整幅画的结构宛如一首乐曲,以轻柔开始起伏跌宕推向高潮,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直到亲身见过这幅画后才能感受到震撼,愿这幅画能够流传千古,为更多人所看到。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响了,原来是做了个梦啊,但想到了这次经历,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