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範文 > 校園 > 蘇軾定風波教案

蘇軾定風波教案

推薦人: 來源: 學識文學館 閱讀: 1.26W 次

蘇軾的《定風波》,作於他被貶黃州的第三年,言似簡,意實豐;景雖常,理卻濃。可謂理趣盎然,啓人心智。尤其是作者工於煉字選詞,比如“獨、遂、輕、任、微、歸”等字,“莫聽、何妨、吟嘯、竹杖、芒鞋、一蓑”等詞。這些字詞分別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作者守德超然的道家風骨、希望在前的儒家態度、無常歸心的佛家思想。

蘇軾定風波教案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正處於如詩如夢的年齡,普遍對詩詞有興趣。但是他們多停留在字詞的表面意思上,追求景物表層的優美,浪漫情感的雅緻,而較難深入理趣的內核。這就要求教師結合高一學生的原有基礎、情感特點、思維習慣進行啓發誘導,並適時補充相關資料,搭好階梯,讓學生越學越有成功感。此外,多讓學生誦讀涵泳文意。學生有所悟,纔是有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讀準字音、感悟語言、分析和理解本詞的三個理趣。

過程與方法目標:課件呈現法、誦讀法、知人論世法、聯想聯繫法、點撥法、探究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本詞盎然的理趣,思考自己如何面對人生的風雨。

  教學過程:

1.匯入:

很高興能認識我們高一(2)班的新朋友。請允許我唱一首歌的片段,來表達對大家美好的祝願。師唱《明月幾時有》。請問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誰?(學生答:蘇軾)這首詞最吸引我的`不是景,不是情,而是人生哲理。外面下着雨,讓我想起900多年前蘇軾被貶黃州,在沙湖道中也遇到一場雨,並因此寫下一首《定風波》詞,讓我們來探索其中更爲豐厚的理趣吧!

2.全班初讀一遍全詞,瞭解大意。老師適時正音板書。

3.再齊讀一遍,再次領會大意。並思考小序中哪個字給你的印象最深。

4.學生髮言,老師點評,並設問誘導推進,不斷深入探究三個理趣。

(一) 遇雨:爲何“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呢?

補充:庾信的《邛竹杖賦》、芒鞋的象徵含義

探究理趣一:守德超然

(二) 雨霽:蘇軾是否徹底地做到了超然呢?

探究理趣二:希望在前

(三) 思雨:風雨已無,斜照暖人,蘇軾爲何還要歸去?歸去何方呢?

探究理趣三:無常歸心

5.聯繫陶淵明《歸園 田居(其一)》,引出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銘》,進而提煉理趣中的思想,即守德超然、希望在前、無常歸心大體對應道、儒、佛思想。

6.思維拓展:你如何看待蘇軾的這種處事思想?面臨人生的風雨,你如何應對呢?

7.總結: 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 如果做不到,再多讀讀他的《定風波》吧。(配《竹林聽風》曲,全班有感情地誦讀。)師隨即板書出簡潔、形象的理趣圖和風波三轉圖,最後歸結到既是詞牌又是題目的“定風波”,突出一個字:定!

8.作業:背誦本詞。

課後拓展閱讀朱道林的《蘇軾詩詞的理趣效應》

9.結束語:感謝親愛的同學們!感謝尊敬的評委老師!再見!

  教學反思:

首先我一直喜歡上古詩詞鑑賞課。古詩詞因其精煉的語言、美好的情思、小巧的外觀、抑揚的節奏、悠遠的畫面等吸引着我。作爲教師,應深入探索詩中的景、情、理。自己潛入越深,發現就越多。自己喜歡,就會讓學生喜歡。自己陶醉,就能感染學生。

在參加市裏組織的一次骨幹教師課堂教學選拔賽上,我們這些選手共同上蘇軾的《定風波》詞,所謂同課異構。如何能出類拔萃?我頗費苦心。

古詩鑑賞應該上出特色來!《定風波》的特色有:序詞對應、象徵比喻、誦讀品味、煉字煉詞、趣味盎然等。

由於我對於趣味很着迷,就選擇了趣味。經過涵泳文字,我發現了20種趣味。我在試講課上,全部點到了這些。課後老師們提出建議,不要面面俱到了,給學生印象不深,只要突出一點即可。

我覺得有道理,馬上選準了一個角度,即理趣,然後深入挖掘。後來又試講了,有老師又提出建議,理趣繁雜,學生自主性不夠,教學語言不乾脆。我根據這些建議,進行了修改。總共五易其稿,敲定爲三個理趣,三種思想,即守德超然、希望在前、無常歸心;儒、道、佛思想。然後又畫出簡潔、形象的理趣圖和風波三轉圖,最後歸結到既是詞牌又是題目的“定風波”,突出一個字:定!

另外,課件中的圖片、文字、音樂,有效地助推了課的豐富性和流暢性,加之使用遙控筆,我可以靈活地掌握課的節奏,也可以自如地走到任何一位學生面前進行交流。資訊技術助我一臂之力了。這節競賽課,評委和學生反應都較好。

從理論到實踐,我覺得古詩詞鑑賞課要突出特色,詳略得當,教學語言要乾脆利落,多讓學生解讀,板書要精煉,再輔之以有創新的資訊技術,定能打造出高效、長效的優質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