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範文 > 文學 > 牛虻精選讀書筆記

牛虻精選讀書筆記

推薦人: 來源: 學識文學館 閲讀: 2.84W 次

第一次知道牛虻是在讀奧斯特洛夫斯基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上的。書中主人公保爾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牛虻》。《牛虻》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保爾如此痴迷呢?帶着好奇心,我翻開了《牛虻》。

牛虻精選讀書筆記

主人公牛虻原名叫亞瑟,成長在佛羅倫薩一個富裕的家庭,是當地神學院院長蒙泰尼裏和他母親的私生子。亞瑟在大學裏參加了祕密革命組織青年意大利黨,作為其老師的蒙泰尼裏為此很憂心。恰逢此時,蒙泰尼裏即將升任羅馬主教一職,亞瑟在新任神甫的誘導下説出了組織的祕密。因此,他和黨內一批同志被捕入獄。出獄後,他青梅竹馬的女友瓊瑪給了他一記耳光後痛心離開,與此同時,亞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真相。在雙重打擊下,亞瑟精神失常,砸碎了十字架和神像,留下紙條偽稱自盡。十九歲的亞瑟偷渡到南美洲,在那裏他墜入了真正的人間地獄,度過了十三年非人的生活。十三年後,他回到意大利,此時的他不僅相貌大大地改變了,而且已經成長為一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資產階級革命者——牛虻。牛虻用盡一切尖酸刻薄的詞去攻擊教會,尤其是蒙泰尼裏。但在一次行動中,由於蒙泰尼裏的突然出現,牛虻精神恍惚,因此被捕入獄。在獄中,牛虻與蒙泰尼裏相認,當牛虻要求蒙泰尼裏在他和上帝之間選擇一個時,蒙泰尼裏選擇了上帝。最後,牛虻被槍決,蒙泰尼裏也因“心臟動脈瘤破裂”而突然去世。

(一)死亡

讀完這本書,牛虻的形象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他給我的震撼力太大了。要想了解牛虻,就要先了解亞瑟。關於亞瑟,書中有這麼一段描寫:“他身材瘦削,個子不高,與其説是三十年代的'一位英國中產階級少年,倒不如説更像一幅十六世紀肖像畫中的意大利人,從長長的眉毛和敏感的嘴脣,到纖巧的手腳,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過於玲瓏了,過於小巧了。靜坐時可能被誤認為是一位身着男裝的美麗少女;然而行動起來,其動作之矯健迅疾,則令人聯想到一隻沒有利爪的馴服的美洲豹。”這是一個温柔、善良、有着美好前程的青年人,一切虔誠基督教徒的美好品格他都擁有。他對上帝是充分信任的,這表現在他對蒙泰尼裏的尊重與依賴上。作為一名意大利青年,他自然會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他參加意大利青年黨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亞瑟太過於天真,他從小養尊處優,他不能看清楚社會的各個方面,他天真地認為宗教與革命是可以統一的,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與參加革命是沒有關係的。最後他被上帝出賣了,這把他以前所建構的精神與思想體系全部銷燬了。他心目中的那個上帝隨着他砸碎十字架的那一瞬間死去了,同時亞瑟也永遠死去了。

(二)重生

十三年的地獄生活,書中沒有提到,只在牛虻與瓊瑪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十三年中,亞瑟做過打雜的,挖煤的礦工,甚至做過供人玩耍的小丑。如果説十字架的破碎意味着亞瑟的死亡,那麼十三年的非人遭遇締造了牛虻。書中也有一段關於牛虻的描寫:“他皮膚微黑,像一個黑白種混血兒。儘管腿瘸,舉動卻像貓一樣輕捷。奇怪的是,他的全部個性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一隻黑色的美洲豹。他的前額和左頰被馬刀砍過而留下的那道長長的彎曲的刀痕,使那張臉破了相。當他期期艾艾説不上話來時,那半邊臉便神經質地抽搐起來。”亞瑟是一隻沒有利爪的馴服的美洲豹,而牛虻是一隻長滿利爪的黑色的美洲豹,他用他的利爪狠狠地向教會勢力抓去。他是千千萬萬個資產階級革命者的典型,戰鬥不屈、堅強、勇敢、堅強,堅定地為革命事業奉獻一生。這是他與當時眾多革命者的共性。同時由於他個人的遭遇,以及他與蒙泰尼裏特殊的關係,使得他又有自己的個性。他比其他革命者更為激進、神經質、刻薄、行為舉止怪異。他的反對教會的文章尖鋭、刻薄,尤其是針對蒙泰尼裏。黨內的一些同志認為牛虻太過於尖刻了,蒙泰尼裏作為一名大主教,為人正直善良,他們認為正直的主教不多,不應該對蒙泰尼裏如此猛烈得抨擊。我們能説牛虻對蒙泰尼裏的抨擊不與他對蒙泰尼裏的私人怨恨有關嗎?十三年前,蒙泰尼裏夥同上帝謀害了亞瑟,這一罪過讓蒙泰尼裏一生都為之自責。牛虻真的對蒙泰尼裏有如此怨恨嗎?其實不是的,牛虻對蒙泰尼裏有很深的感情,他把這種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而外化為對他的恨。牛虻的被捕也是因為他看到蒙泰尼裏而神情恍惚,垂下了槍。十三年的遭遇讓他不敢有愛,不管是對蒙泰尼裏的親情。還是對瓊瑪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