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範文 > 文學 > 經典散文詩歌

經典散文詩歌

推薦人: 來源: 學識文學館 閲讀: 2.02W 次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經典散文詩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散文詩歌

  篇一:《沙漠》

你的羞澀

遮住夕陽的半邊臉

你微紅的酒窩

勾起我不安的心波

把我的粗糙

緊貼你的細膩

讓你微醉——

在我的胸膛

把你的軀體

浸泡在我用愛釀的乳奶

用舌洗刷

你身上的每一片細沙

  篇二:《故事》

是你用我的生活

編織了一個故事

送我——

你卻消失在

故事結束的第三天

在故事的開頭

尋你——

希望你能重新寫個序言

放在我

記不起的思念裏

因為我怕再次迷失

在故事的最中間

如果,你願意

請在下一個冬季出現

順便——

告訴我故事的結局

  篇三:《荒野》

歲月,遠送你的容顏

刀尖的風

劃破你古舊的睡衣

把你的肌膚

暴露在黃昏的沙漠

我躺在草原,用力呼吸

想在日落前

把手放在你的腰間

不讓你倒在雪山

把我的命融入你的血

用我的雙臂

緊緊擁住你蒼老的身軀

明天的清晨死去

你我躺在同一個墳塋

  篇四:《迷失的諾言》

為了把——

我的吻放在你的脣

願把整個世界丟棄

你的第一滴淚

浸入我的嘴

淡淡的鹹

泛起絲絲的甜

你説,今生是我的女人

當歲月吹起

你的秀髮,我的温存

現實成了誘人的酒

你卻把諾言編織成謊言

三月的城

你説,只屬於我一個

想緊緊的把你抱住

卻抓了一把你的影

隨着晚風

你卻把諾言丟棄在無月的夜

一滴一滴

落入我的傷痛

  篇五:《欺騙》

你為什麼總是

用你的温柔欺騙我的情

你明明知道——

只要我陷入你的網

就難以自拔

你總是承諾向西

腳尖向東

讓我還用什麼勇氣擁你

無論是冬季

還是春季

你總是牽着我的手

吻上別人的脣

每當看到你温柔的笑

我怎麼忍心

把你遺忘在我的思緒裏

【拓展知識】

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説:“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説:“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例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説:“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説:“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例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説:“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例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説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説,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比擬

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説: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裏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例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誇張

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裏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説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打油詩是市井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例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打油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借代

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樑,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説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

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衞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島據實相告,韓愈沉思良久,説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和“鐘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異常精彩!

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鐘/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迴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鋭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

可以這樣説,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著稱的李白,固然想象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著稱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