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 人際交往的哲理文章

人際交往的哲理文章

推薦人: 來源: 學識文學館 閲讀: 2.81W 次

導語:人際關係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某種需要,那麼這種關係維持起來就比較困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際交往的哲理文章,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

人際交往的哲理文章
  人際交往的哲理文章(1)

前幾日瀏覽網頁,偶然看到一外國友人用一詞“guanxi”解釋了當下國際許多熱點問題,不禁大感驚訝於佩服。幾千裏外的洋人朋友竟如此智慧,將在國內幾成貶義之詞如此精妙地推向世界。

曾聽聞一位朋友談起自己的人生,年紀輕輕時便已能處事圓滑,感覺人生從此四通八達,再無難過之檻。怎料壯年卻開始四處碰壁,屢屢受挫,昔日稱兄道弟的所謂“熟人”也早已斷了聯繫。百思不得求解之際求助於社會上已小有名氣的一位好友。這位先生聽後,拿出一個圓盤,抬手用澆花水壺將盤子灑滿,問,怎樣取到最多的水?我那朋友皺眉苦思良久後,將盤子整個豎起,無數水流便淌了下來。先生只是笑笑。朋友問,你怎麼做?那先生隨即將盤子托起,轉動手腕,一個個小水滴滾動,碰撞,然後交融在一起。最後輕抖手腕,一大團水珠流暢墜下,整個盤子,乾乾淨淨。

門路,門路,既要能進的了門,又要能行的了路。有的人廣交朋友,八面玲瓏,運氣好的,有幸結識某位高官大鱷,或是趕上了哪股潮流,此為有門。但若是自己泄了皮球,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正如最近一位名嘴,這反而是自己斷了前路。相比較下,社會上更多的反而是默默工作幾十年,沒有什麼大的波折,一生小起小落的尋常百姓,此為有路無門。真正能做到如魚得水,名利兼收的,乃謂人傑。

且不談馬雲,俞敏洪之類“大神”,我高中時期的一位數學老師,講課風趣幽默,深入淺出,深受同學愛戴,與同事關係也很融洽。若僅是如此,也還罷了。臨近高考的一次誓師大會,電視台前來採訪,我那平時向來低調的.老師面對鏡頭毫不露怯,針對採訪侃侃而談,既不沉悶老套,也不張揚出格。活動結束後校領導發言,特別提出向張某老師學習。畢業後兩年回訪母校,交談之間,才瞭解到那位老師已從數學組副組長升到了高三年級主任。回想起來,不僅豎起拇指,讚道“高手!”。

雖説“門路”一詞將“門”置於首位,我這位老師卻是以幾十年處世經驗為積澱,小小的攝像機鏡頭便是那塊敲門磚,一擲之力隨驚不起富貴堂前燕,卻已是足以。

現如今經常看到有人談起人際,談起關係一臉輕蔑,彷彿一身傲骨水火不侵。在下於此不敢苟同。三百六十行中,不乏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故事。大賢孔子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卻從未聽説有哪位弟子對孔子不尊敬的。其中緣由複雜,説是孔子一身正氣,人格魅力也好,説是胸中丘壑,心懷天下也罷。記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弟子問孔子其他師兄弟的品性,文聖説,我不及他。一位兩位倒還好説,畢竟入門前已成名的弟子還是有的。如此循環數次後,孔子那位弟子急了,問道,既然這麼多方面您都不及弟子們,那他們為什麼跟你學習呢?下面的話想必大家也都瞭解,孔子先列出了他們的優點,最後才説明他們能從自己這裏學到什麼。如此流傳出去,既使弟子感激知遇之恩,又提升了自己名聲。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故文聖雖仕途並不理想,如今不少上位者卻視《論語》為修身寶典,想必便是這個道理。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鯉魚走長江,午後閒聊三兩句。此文僅搏諸君一樂。

  人際交往的哲理文章(2)

人與人之間會相互影響,當你在一羣人中相處過久,你會學會A的口頭禪,你會和B一樣對某種音樂很熱衷,更可能A和B和你,都融入了這些。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同化,可是人又是羣居動物,不可能獨自生存,於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同化與被同化之間徘徊。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這句古話不是沒有道理。超市貨架上相似的東西總會被擺在同一個地方好讓人可以比較和挑選,而具有相同思想的人會有更多的話題可以聊。但是這其實也有狹隘的方面。相同思想接受的多了,就會愈加對不同見解的人進行排斥,不是刻意,只是下意識的不喜歡,於是就出現了各種表現:率真的人會選擇對其不同意的見解進行批判和教育,試圖讓對方拋棄原先的觀念,繼而接受自己的觀點;善良的人選擇沉默,不贊同也不反對,或者説即使心裏不接受,嘴上也不會説出來;虛偽的人表面上贊同,贊同之後又會在心裏暗暗唾棄,反駁出各種理由。

當然並不只有這三種表現,人是很複雜的動物,在不同場合,不同人的面前都有不同的表現,這是因情況而異的。

很多時候人會不自覺地模仿自己喜歡的,或者羨慕的人,模仿説話語氣,模仿行為方式。或許會有一些成效,你喜歡的人因此對你注目了,或許也有反作用,模仿畢竟不是原本性格。其實這也是同化的一種吧。模仿成功了,有了成效就暫且不表,失敗的話,會對自己,或者對自己模仿的人產生嫉妒情緒,為什麼TA能夠那麼好,我就不行,為什麼TA擁有什麼什麼,我卻沒有,然後在各種場合套近乎,繼而説一些酸溜溜的話,既刺激了別人,也難看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