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範文 > 校園 > 《我的大學》讀後感(精選15篇)

《我的大學》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學識文學館 閱讀: 9.54K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大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大學》讀後感(精選15篇)

《我的大學》讀後感1

讀完高爾基寫的《我的大學》,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薄薄的一本《我的大學》蘊藏了高爾基深厚的感情。

這本書的內容大致是:高爾基在外流浪了一些年頭,但在此期間他卻從沒有放棄過學習,最終得以去喀山大學讀書。於是他就這樣來到了一半是俄羅斯人一般是韃靼人居住的地方。沒過多久,他便認識了一個叫古裡普列特涅夫的人,古裡待他如親人一般。之後,他和朋友一起開了家麵包店,又招來了一個麵包師。一個月能掙幾十個盧布。過後,由於經濟原因,他曾想過自殺,便買了一把槍,超自己射去,他本以為自己會死。但是由於射偏了,活了下來,他又來到鄉村,經過辛勤的勞動,終於在漁場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讀了《我的大學》,我發現了自己與高爾基的差別。他遇到困難不放棄,敢於嘗試。而我遇到困難就退縮。他在艱苦的生活中依然不放棄讀書,而我則是能不讀書就不讀書。我和高爾基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上真是天壤之別!

這本書讓我永生難忘!是我今後鞭笞我學習進步的動力!

《我的大學》讀後感2

這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名叫《我的大學》。

這部裡有《來到喀山》《雜貨鋪老闆》《當面包師傅》《到鄉下去》這幾篇文章。主要講了在阿廖沙十六歲那年,背井離鄉,懷著一點上學的希望,去了喀山。但是,他想上大學只是一個夢想,不能實現。希望破滅後,阿廖沙為了生存而奔波,住在破房子裡,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麵包房工作……而且,他在麵包房的時候,聽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阿廖沙上了一隻拖船,離開了喀山,來到了裡海地區……

讀完之後,我有很多感想,在當時的蘇聯、俄羅斯有多少像阿廖沙這樣的青年,歷經重重困難,卻沒有上到大學,還經歷了可怕的事實:外祖母去世了,多不好的訊息,多無法讓人接受,外祖母是阿廖沙生活中的伴侶,是最關心阿廖沙的,是本書裡最光輝的人物之一,可她卻去世了,為什麼好人死得快,壞人活命長呢?還有,我還喜歡阿廖沙堅強的品質,他做事堅定不移,堅貞不屈的品格,也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性質、性格,反正,和壞沒有關係,只和好有關係。而且,他並沒有放棄那一絲的希望,經過七天七夜的乘船航行後,來到了裡海地區。

這一段經歷,也可以算是阿廖沙最偉大的、最讓人受益的大學了。

《我的大學》讀後感3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而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高爾基出身貧寒,有著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

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著,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

《我的大學》讀後感4

《我的大學》這本書敘述高爾基抱著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喀山,但他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無法實現的。他住在貧民窯裡,為了謀生,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麵包作坊裡幹活。這使青年年代的高爾基更多地接近了搬運工人和其他勞動者,密切了和他們的聯絡,更深切的體會到受剝削。受壓迫的痛苦,增強了爭取解放的革命慾望。這個讀馬克思的書,接受革命理論。他還不斷地發動工人與剝削階級進行鬥爭。雖然在這個時代中,由於反動勢力的猖狂,革命鬥爭常常遭到失敗和挫折,事得高爾基有時悲觀失望,但是,在和工人群眾的共同鬥爭中,高爾基受到了鍛鍊,革命思想日已形成。高爾基就在這樣的“大學”中,成長起來了。

高爾基從小就受苦,但是他沒有放棄,我向我們應該學習他,雖然人生的道路有長有困難,但是隻有我們有決心一定會給自己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我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當我讀完後,才真正明白“學無止盡,學海無涯”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成就。

《我的大學》讀後感5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克西姆·高爾基。寫主人公阿廖沙從童年至青年時期的生活及心理路程,深刻而生動的描繪了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的歷史畫卷。

馬克西姆·高爾基生於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應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但因為外祖父家經常吵鬧,他只上過三年學。這段話告訴我們:家庭要美好,不然會給孩子一個不好的生活環境。

他十一歲時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麵包工等。有一次,科斯羅馬告訴我:大院搬進來一個新家庭,他和丘爾特卡都愛上[源自]了柳德米拉,這段話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分清友情和愛情。

十六歲時,他自身來到珂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鬥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的最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豐富了他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一百年還忘不掉的信念。

《我的大學》讀後感6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3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間,便離開自我的家鄉,獨自一人去喀山求學。但是作者高爾基並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為了高爾基的1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麵包店上班……後來,事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裡。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那樣的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裡,作者歷程了許許多多:經受多要素的日常考驗,對人生好處和世界的複雜性去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1個貧困中學生家裡。這個家裡便有了三個小孩,這位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重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麵包心裡也覺得如岩石般沉重,後來,高爾基決定找個上班,讓這位媽媽緩衝些負擔。

《我的大學》是部自傳體小說,故事節簡便,突出。作者用美麗的語言寫出了他成長的片段。這本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時已有55歲,年過半百。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無論什麼狀況,多麼艱難,也要想方法克服。並且要懂事,學會隨時隨地為他人著想。

《我的大學》讀後感7

在暑假我讀了馬克西姆·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這本書是高爾基先生的自傳體三部曲,後來合併在一起,分成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因為父親去世,和母親一同去到姥爺家生活,在那裡他受過姥爺的凶狠地打罵,看過兩位舅舅為了家產而爭吵和吵鬧,但也得到了姥姥的疼愛。在這樣的的童年。

第二個部分講述了後來因為母親的去世、姥爺也破了產,阿廖沙來到社會,在鞋店當過學徒,在繪圖師當過雜工,當船上的差役時在廚師斯穆雷的幫助下讀書。

第三個部分講述了阿廖沙為了上大學背井離鄉去了喀山,結果希望破滅,只好到處做雜工。住“大雜院”、做苦工,後來阿廖沙在麵包房結識了一位革命者,不久阿廖沙也成為了一位革命新人。通過和社會上不同的人交往,阿廖沙進入了一所“社會”大學,並且在其中慢慢長大。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讀書的重要,學會了凡事都要學會堅持。

我喜歡慈祥的姥姥,討厭為了家產總是打鬧的兩位舅舅也討厭捉弄阿廖沙的薩沙。我佩服阿廖沙頑強學習的精神,他在工作的空閒處還在讀書。我還很佩服他的勇氣,在十一、二歲就已經在外打工了,真厲害!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革命者,要在艱苦的環境下磨練,才能堅強,什麼都不懼怕!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創造美好的明天幸福的生活!

《我的大學》讀後感8

這本書讓人刻骨銘心,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瞭解高爾基光輝的一生。

我深深地被高爾基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夢想的形象所吸引,所感動。

主人公高爾基在父親去世後,來到外祖父家,並在那裡度過自己的童年。

父親母親都走了,外祖父家中落,不得不去人間。在人間他只求學藝有更多的書可以看。

高爾基者一世界經典文學形象,長久地留在人們新的一天並始終激勵著人們為我們為美好的明天奮鬥!我佩服高爾基在汙濁的環境中,對生活的熱愛開始萌芽,努力成為政治善良的人;我佩服高爾基覺得社會的現實和複雜是對理想的考驗。

執著追求自己理想,永不放棄!想想高爾基,比比我自己,我很慚愧。

我也很愛看書,可總是不仔細,總是一目十行,馬馬虎虎;學習只是一知半解,碰到困難的就妥協了。

一次,家庭作業我遇到一題不會的,不是不會,而是不想想怎麼寫,就跑去問姐姐。

姐姐聽了批評我說:“你是會,但太懶,自己不想,考試你怎麼辦,又沒人可問,自己想去。”

今天,我才明白,這是一種依賴的行為,是沒有堅強意志的表現。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這座高峰,沒有平坦的路,人生更是如此。

所以必須努力,精神振奮,攀登不止!

《我的大學》讀後感9

生命是寶貴的。我不否認這是真理,人人皆以為然。但是,世界上為什麼還會有“自殺”的人呢?

誠然,只有一次的生命對於誰都是無比寶貴的,尤其是對於那些過著幸福生活的人來說,生命更是特別貴重。誰都知道,“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珍惜生命,是人之常情,也合乎天理。

然而,對於那些自殺者,或已有自殺念頭而尚未自殺的人來說,生命的價值也就輕多了。他們自殺或想自殺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生計無措進退無路;有的或者是因做了錯事,良心上受到自責,輿論上受到壓力,自覺無臉見人;有的或者是含冤負屈;有的或者是……

無論自殺的原因如何,方式怎樣,但自殺者臨死之前的思想狀態卻是大致相同的。當一個人內心深處矛盾重重,其程度已不可調和,精神上極端痛苦,而一般的安慰無效時,在他看來生命的意義也就輕於鴻毛,生命的價值也就微不足道。瞻前一片黑暗,顧後亂七八糟,哪裡還有一點點光明和希望?與其活著領受那無盡的煩惱倒不如死去圖個乾淨逍遙。於是,他自然就會選擇那拙笨而有效的辦法--自殺,一了百了。

人們都說,自殺是怯懦的表現,但我認為,有時自殺也是勇敢的行為。

《我的大學》讀後感10

這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名叫《我的大學》。

這部裡有《來到喀山》《雜貨鋪老闆》《當面包師傅》《到鄉下去》這幾篇文章。主要講了在阿廖沙十六歲那年,背井離鄉,懷著一點上學的希望,去了喀山。但是,他想上大學只是一個夢想,不能實現。希望破滅後,阿廖沙為了生存而奔波,住在破房子裡,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麵包房工作……而且,他在麵包房的時候,聽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阿廖沙上了一隻拖船,離開了喀山,來到了裡海地區……

讀完之後,我有很多感想,在當時的蘇聯、俄羅斯有多少像阿廖沙這樣的青年,歷經重重困難,卻沒有上到大學,還經歷了可怕的事實:外祖母去世了,多不好的訊息,多無法讓人接受,外祖母是阿廖沙生活中最好的伴侶,是最關心阿廖沙的,是本書裡最光輝的人物之一,可她卻去世了,為什麼好人死得快,壞人活命長呢?

還有,我還喜歡阿廖沙堅強的品質,他做事堅定不移,堅貞不屈的品格,也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性質、性格,反正,和壞沒有關係,只和好有關係。而且,他並沒有放棄那一絲的希望,經過七天七夜的乘船航行後,來到了裡海地區,這一段經歷,也可以算是阿廖沙最偉大的、最讓人受益的大學了。

《我的大學》讀後感11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定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書中敘述了主人公抱著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窟裡,為了生存,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麵包坊裡幹活,這一切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說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但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形成。

書的作者高爾基出身貧寒,有著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做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像小草般茁壯成長。我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半途而廢。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家中一本本被我閒置的書。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

《我的大學》讀後感12

本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高爾基通過對自己三個時期的自身變化的描寫,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動盪不安。

童年時期的主人公阿列克塞在父親去世之後,隨母親一起來到了外祖父家中生活。目睹了這個家庭的醜惡行徑: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可夫為了爭家產不顧親情;外祖父脾氣暴躁,毒打小孩;女人在這個家庭中毫無一點地位。主人公阿列克塞一直想逃出這個如同地獄一般的家庭。

少年時阿列克塞逃出了那像地獄般的家庭,出外謀生。為了生存,阿列克塞到處打工。在這些地方,他遇到許多像斯穆雷伊那樣的好人,也遇到過一些像謝爾蓋這樣下流無恥的人。

青年的時候,阿列克塞決定結束了打工,他想找一所大學去讀書。但是在那時候,大學並不接受像阿列克塞這樣的窮人。無奈之下阿列克塞選擇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中,見到了許多和他一樣的知識分子,受到了許多在其他大學中沒有的思想教育。

讀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學習環境,應該努力學習。

《我的'大學》讀後感13

這本書的第三部分主要講了高爾基長大之後的生活,在這段艱辛的生活中,又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高爾基度過了一段艱辛的童年時光,書就是他童年中的夥伴。書為他重新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懷著理想到喀山求學。但因為生活現實的殘酷使高爾基的夢想破滅了,這讓他再度陷入到處打工掙錢的地步。雖然工作繁忙,但高爾基依然抽出時間來讀書,這又讓他受益匪淺,認識到了許多知識。他在打工的過程中,結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在與他們這些“知識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又將全身心投入到了上大學的希望中。在這所大學裡,他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感受著知識帶給他的無限樂趣。

高爾基懷著理想、夢想與希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在上大學的過程中收到了知識的薰陶。書為他的人生鋪設了一條陽光道路,高爾基充滿著信心,踏上了這條風雨無阻的路。他走向了寫作,運用書給他帶來的知識寫出了一篇篇含有道理、字句優美的文章。高爾基堅定的信念也是幫助他通向成功的一大工具。在爭取上大學的努力過程中,堅定的信念幫他越過了一道又一道的重重障礙,接近了自己的夢想。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努力、信念、希望能幫助我們突破種種困難,找到解決方法,走向自己的夢想。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信念。這一個個環環相扣的重要資訊,或許就是你開啟夢想之門的那把金鑰匙!

《我的大學》讀後感1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寫了作者的成長經歷。

這本書主要講了:高爾基幼年喪父後,跟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居住。他在11歲時母親也去世了,隨後,外祖父破產,高爾基被迫走向人間,獨立謀生。期間他曾當過鞋店裡的夥計,在輪船上當過洗碗工,也當過小傭人……在人間的時候,他受盡屈辱、飽嘗辛酸。

今天,我讀完了《童年—我的大學》,這部故事講了高爾基16歲那一年,他背井離鄉,懷著理想隻身去喀山求學,但現實並不像高爾基想象的那樣,以高爾基的條件要上大學只是個夢想。希望破滅後,高爾基不得不為生存而奔波:住“貧民窟”、賣苦力、同流浪漢接觸,在麵包店工作……在和古裡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這樣的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投身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裡,高爾基經歷了精神發展的複雜道路,經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驗,對人生的意義、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看完這本書,高爾基讓我知道了童年,是對生活的熱愛開始萌芽;成長,是對社會的現實和複雜理想和信心的考驗;求學,世事艱辛更得激起不懈奮鬥的決心。

《我的大學》讀後感15

在寒假的期間裡,我讀了高爾基的名著《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自傳體三部曲。這部書在我國,從五十年代就是家喻戶曉的讀物,直到現在還擁有十分廣泛的讀者,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童年》寫的特別的好,看完我非常感動,心情特別沉重,難過。故事的主人公阿廖莎三歲時,他的父親不幸染病身亡,母親得了肺結核。從小和他的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而他的外祖父很凶悍,脾氣暴躁,阿廖莎非常害怕他。當讀到阿廖莎被外祖父打的時候,心裡就替他難受,想想我和阿廖莎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別。他在黑暗狹小的房間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條件那麼艱苦,但他卻有堅定的信念,不怕吃苦。和阿廖莎相比,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每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還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但我有的時侯,總是做不聽話,惹家人生氣,不知道珍惜現在的好時光。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愛惜時間,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去做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