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範文 > 熱點 > 墨守成規的故事

墨守成規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學識文學館 閱讀: 4.72K 次

墨守成規的故事1

墨守成規的主人公是誰?

墨守成規的故事

墨守成規的主人公是墨子

墨守成規: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規矩不肯改變。

墨子的簡介: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是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末戰國初期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約爲前479年—前381年以內。

墨守成規的典故:

故事戰國時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張兼愛與非攻,到處推廣他的學說。楚國要去攻打宋國,魯班爲楚軍設計攻城的雲梯。墨子急忙去勸阻這場戰爭,楚王讓墨子與魯班比試比試攻防演習,墨子善於防守,魯班敗北。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有一回,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爲楚國特地設計製造了一種雲梯,準備攻城之用。那時墨子正在齊國,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一同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說服楚王和魯班別攻宋國。楚王終於同意了,但是他們都捨不得放棄新造起來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中試試它的威力。

墨子說:“那好,咱們就當場試試吧。”說着,解下衣帶,圍作城牆,用木片作爲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擋住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使盡,而墨子守城計策還綽綽有餘。

魯班不肯認輸,說道:“我有辦法對付你,但是我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要怎樣對付我,但是我也不說。”楚王聽不懂,問是什麼意思。墨子說:“公輸子是想殺害我。他以爲殺了我,就沒有人幫宋國守城了。他哪裏知道我的門徒約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裏等着你們去進攻。”楚王眼看沒有把握取勝,便說:“好了,我決定不攻打宋國了。”

因爲墨子善守,後來就把牢守稱爲“墨守”。

墨守成規的啓示:

思想保守,守着老規矩不肯改變,只能導致落後,甚至失敗。

墨守成規的故事2

囫圇吞棗,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後引用爲成語,本義是指把棗整個嚥下去,比喻理解事物時,不加以分析,模糊理解。故事源自宋·圓悟禪師。

成語出處和典故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客有曰:“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則嚼而不咽,不能傷我之脾:我食棗則吞而不嚼,不能傷我之齒。”狎者曰:“你真是囫圇吞卻一個棗也。”遂絕倒。

故事介紹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爲看了很多的書,懂得許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萬分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這個人爲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整個吞下去,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說完便拿起一個大棗放在嘴裏,囫圇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有個喜歡開玩笑的人說:"你真是囫圇吞棗呀!"大家聽了,都笑得前仰後合。

寓意

“囫圇吞棗”的故事讓我們感到可笑,它告訴我們世間的事大都有利有弊。興利除弊要有恰當的辦法。似是而非,"囫圇吞棗",只能惹人發笑。它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只有認真學習,從實際出發,仔細分析,充分理解,實事求是,纔會有利於我們的工作和學習。

墨守成規,亦作“墨守成法”。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世人謂之“墨守”。後以“墨守成規”指固執舊法,一成不變。清王韜《甕牖餘談·猶太古歷說》:“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蓋用心不專,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陳出新耳。”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個軍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紹進來做同志,就會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規。”故事源自戰國的墨翟。

成語出處和典故

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爲準的也。”

故事介紹

戰國時期,有一回,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爲楚國特地設計製造了一種雲梯,準備攻城之用。那時墨子正在齊國,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一同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說服楚王和魯班別攻宋國。楚王終於同意了,但是他們都捨不得放棄新造起來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中試試它的威力。

墨子說:“那好,咱們就當場試試吧。”說着,解下衣帶,圍作城牆,用木片作爲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擋住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使盡,而墨子守城計策還綽綽有餘。

魯班不肯認輸,說道:“我有辦法對付你,但是我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要怎樣對付我,但是我也不說。”楚王聽不懂,問是什麼意思。墨子說:“公輸子是想殺害我。他以爲殺了我,就沒有人幫宋國守城了。他哪裏知道我的門徒約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裏等着你們去進攻。”楚王眼看沒有把握取勝,便說:“好了,我決定不攻打宋國了。”

因爲墨子善守,後來就把牢守稱爲“墨守”。但這個“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舊,成了貶義詞了。

墨守成規的故事3

墨守成規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墨翟主張兼愛與非攻,到處推廣他的學說。楚國要去攻打宋國,木匠出身的公輸班爲楚軍設計攻城的雲梯。墨子急忙去勸阻這場戰爭。楚王讓墨子與公輸班比試比試攻防演習,墨子善於防守,公輸班敗北。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1、墨守成規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回,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爲楚國特地設計製造了一種雲梯,準備攻城之用。那時墨子正在齊國,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一同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說服楚王和魯班別攻宋國。楚王終於同意了,但是他們都捨不得放棄新造起來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中試試它的威力。

墨子說:“那好,咱們就當場試試吧。”說着,解下衣帶,圍作城牆,用木片作爲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擋住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使盡,而墨子守城計策還綽綽有餘。

魯班不肯認輸,說道:“我有辦法對付你,但是我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要怎樣對付我,但是我也不說。”楚王聽不懂,問是什麼意思。墨子說:“公輸子是想殺害我。他以爲殺了我,就沒有人幫宋國守城了。他哪裏知道我的門徒約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裏等着你們去進攻。”楚王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好吧,我們取消攻打宋國的計劃。”這時墨子才帶着勝利的微笑,告別楚王而去。

2、墨守成規的材料

【注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出處】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爲準的也。”

【解釋】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成規:現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規則、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規矩不肯改變。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因循守舊、故步自封、一成不變

【反義詞】標新立異、革故鼎新、審時度勢

【年代】古代

【例句】 母親像一切墨守成規的老人一樣,斷然確認那個姑娘絕不是一個好人。

3、墨守成規的點評

阻止人們進步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恰恰是已知的東西。因爲過去的經驗曾經帶來過的成功,所以容易成爲誘人的陷阱和前進的羈絆。世上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成功的經驗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尤其是現在,世界瞬息萬變,總是恪守老經驗、老方法是無法處理這些變化的問題的,我們千萬不要做墨守成規的人。

墨守成規的故事4

墨守成規,亦作“墨守成法”。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世人謂之“墨守”。後以“墨守成規”指固執舊法,一成不變。清王韜《甕牖餘談·猶太古歷說》:“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蓋用心不專,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陳出新耳。”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第四章二:“你也是一個軍佐吧,如果破格把他介紹進來做同志,就會更加有利,不能墨守成規。”故事源自戰國的墨翟。

成語出處和典故

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爲準的也。”

故事介紹

戰國時期,有一回,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爲楚國特地設計製造了一種雲梯,準備攻城之用。那時墨子正在齊國,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一同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說服楚王和魯班別攻宋國。楚王終於同意了,但是他們都捨不得放棄新造起來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中試試它的威力。

墨子說:“那好,咱們就當場試試吧。”說着,解下衣帶,圍作城牆,用木片作爲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擋住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使盡,而墨子守城計策還綽綽有餘。

魯班不肯認輸,說道:“我有辦法對付你,但是我不說。”墨子說:“我知道你要怎樣對付我,但是我也不說。”楚王聽不懂,問是什麼意思。墨子說:“公輸子是想殺害我。他以爲殺了我,就沒有人幫宋國守城了。他哪裏知道我的門徒約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裏等着你們去進攻。”楚王眼看沒有把握取勝,便說:“好了,我決定不攻打宋國了。”

因爲墨子善守,後來就把牢守稱爲“墨守”。但這個“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舊,成了貶義詞了。

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建議,整頓起義隊伍,並把原楚懷王的孫子孫心找來立爲楚王,並仍然稱作楚懷王。

再說項梁連續打了幾個勝仗,殺得章邯落花流水。項梁於是驕傲了,不把秦軍放在眼裏。誰知,章邯捲土重來,向項梁發起猛烈反撲。項梁猝不及防,戰死了,項羽、劉邦也被迫撤退到彭城。

章邯乘勝前進,指揮秦軍北上,一口氣打下了趙國(不是戰國時代的趙國,而是新建立的一個政權)都城邯鄣。趙王歇慌忙逃到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連連派人去向楚懷王搬救兵。

楚懷王便召見將士,想進攻京城咸陽。他說:“誰先打進咸陽,就封誰爲王。”

項羽、劉邦都願意去。楚懷王讓劉邦去打咸陽;叫項羽往北方去打章邯,圍困鉅鹿的三十萬秦軍。項羽急着要替叔父項梁報仇,正想跟章邯拼個死活。楚懷王怕項羽勢力太大,不容易管束,就拜宋義爲上將軍;拜項羽爲副將,封他爲魯公;范增爲末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往鉅鹿去打章邯。

公元前207年,宋義率領楚軍,到了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停了十多天,急得項羽跑到宋義跟前,多次央告進軍。宋義害怕秦軍太強,按兵不動。到第四十六天時,項羽再次要求進軍。宋義拍着案桌,怒氣衝衝地說:“你反了嗎?怎麼敢不服從我的命令!”項羽大怒,趁勢拔出寶劍來把他殺了。

項羽出來對將士們說:“宋義違背大王的命令,按兵不動。我奉了大王的密令,已經把他治死了。”

將士們就公推項羽代理上將軍。項羽打發人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只好立項羽爲上將軍。

項羽派英布和蒲將軍帶領兩萬人馬渡過漳河。一交鋒秦軍就吃了敗仗。項羽率領所有的軍隊都渡過河去,等到全軍都渡過了漳河,他吩咐士兵,各人帶上三天干糧,把軍隊裏做飯的鍋都砸了,把船都鑿沉了。成語“破釜沉舟”就是這樣來的。他對將士們說:“這一仗,只准進,不準退;三天裏頭一定把秦兵打敗!”

楚軍與秦軍一交戰,項羽咬牙切齒地直奔章邯。章邯本打算假裝打敗,把項羽引進來,哪兒知道楚兵一個人抵得上秦兵十個,十個就抵上一百。項羽的那支畫戟更是神出鬼沒,七上八下地一來,就戳倒了無數人馬。他騎的那匹烏騅像飛一樣地追趕着逃兵。章邯的軍隊爭先恐後地亂跑亂竄,反倒把後面幾路接應的軍隊都衝亂了。章邯自己也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