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範文 > 校園 > 《荊楚橋樑》讀後感

《荊楚橋樑》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學識文學館 閱讀: 2.8W 次

在古漢語中,“橋”和“樑”是同義的兩個詞。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這兩個字的解釋是:“橋,水樑也,從木,喬聲。”“樑,水橋也,從木水,刃聲。”可以說,在古代的人的意識裏,橋、樑乃跨越水上的一種木質結構。 在當時,橋樑是人類爲了克服自己前進的障礙,爲了擴充自己活動的範圍而創造出來的。這個障礙首先是水----溪澗池澤、江河湖海----的障礙。橋是因水而生的。 荊楚大地河流縱橫,浩浩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湯湯漢水由西北趨東南匯入長江,更有其他大大小小四千多條河流遍佈其上。荊楚大地上的人們,要與人溝通,要對外交往,要衝破閉塞,要擴大疆域……這樣,橋樑似乎就有了它出現的必然性。

《荊楚橋樑》讀後感

荊楚大地上的橋樑由於材料、工藝等原因,沒能經受住歲月的侵蝕,最終蕩然無存。但是在一些古籍中還是可以找到它們的蹤影。“槓”、“徛”、“榷 ”、“圯”,這些都可以是楚人對橋的稱謂。

古代民間橋樑建設經常和父母官有着一定的聯繫,如果哪位官員建立了一座便民的橋樑,大概就會被成爲好官。 古代的橋樑不僅建築在民間,還建築在皇陵。皇陵的橋樑不僅承擔着交通的作用,更多的'是逝去的帝王由人間走向

天堂的一種象徵性意義。

隨着時代的進步,橋樑也在發展。

宋代的橋樑建設有所創新,使得宋代成爲歷史上中國橋樑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明代的橋樑數量雖然不少,但都是對前代橋樑的改建和修繕 。但也有其特點所在。

……

獨木橋,石槓,五峯天生橋,古浮橋,當陽橋,雁橋,武漢白洋橋,西湖橋,招賢橋,天津橋,黃梅靈潤橋,顯陵神道橋,荊州梅槐橋,渡春橋,汀泗橋,白沙橋,劉家橋,漢水鐵路橋……

由古至今,各式橋樑何止萬千,橋樑文化源遠流長,橋樑精神感天動地。